今
年早些时候某篇杂志文章的作者们写道,欧元区解体将是彻底的新事物,在历史上没有先例。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实际上,类似的解体事件在较近的年代就发生过,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苏联(Soviet Union)解体。
爱沙尼亚塔林出版的《Diplomaatia》杂志本周发表的一篇文章着重讨论了卢布区崩溃的教训,其内容随后在Twitter上被广泛引用,并得到了《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旗下Charlemagne博客的转载。这篇文章显示,卢布区解体的教训不但切题,而且非常令人担忧。
苏联于1991年12月解体,随后卢布区解体。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于1994年发布的一份工作报告对解体原因进行了描述,而这份报告放到今天就可能是为欧元区而写。
那份报告的作者Chris Melliss和Mark Cornelius写道,卢布区内部在可取的经济改革速度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同时也需要对经济活动方式进行彻底变革,这都显著削弱了保留共同货币的理由。另外,到了1993年年中,俄罗斯的改革者们已经意识到,让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继续使用卢布将削弱官方机构调控货币供应的能力。
那份报告发表时,一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月通胀率高达25%或以上。报告的两名作者称,尽管财政赤字一直得到良好控制,但这些国家的通胀率似乎不太可能迅速下降。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于199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到1993年7月,卢布区原15个加盟成员国中的7个已发行本币退出货币区,当月开始的回收旧卢布现钞的行动也加快了其他成员国退出卢布区的步伐。
退出卢布区的国家有多满意?答案并不令人意外。这篇论文的作者、现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经济学教授的Patrick Conway写道,那些发行了本币、财政预算也基本平衡的原加盟共和国,获得了低通胀以及新货币比较平稳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好处。
但多数加盟共和国却经历了高通胀、本币相对于卢布贬值以及本币在国际市场中缺乏认可的过程。
当然,苏联解体和欧元区解体有着不同之处。对于苏联来说,是国家的解体引发了共同货币的消亡;但对于欧元区来说,则可能会是经济问题引发货币联盟的解体。
但相同点还是要多于不同点。保加利亚索菲亚Centre for Liberal Strategies的主席Ivan Krastev在《Diplomaatia》上的文中写道,即便在1989年,苏联解体对于当时的分析师们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就像今天的专家们去想象欧盟(EU)解体的可能性一样。
Krastev写道,苏联体制大到不能倒,过于稳定以至于难以崩溃,而且在经历太多动荡之后依旧存在;但十年时间可以酝酿巨变,1985年不可想象的事情到1995年就会被变得不可避免。
Krastev称,苏联解体带给人们一个教训:不能仅仅因为解体的经济成本太高,就认为解体不会发生。
他表示,欧元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并不在于外围成员国局势失稳,而在于核心成员国感到厌烦;与希腊或西班牙的经济问题相比,德国对当前欧盟内部问题的看法将对欧元体系前途产生更大影响。
Krastev称,在面临解体威胁的情况下,政客们应该灵活一点,不要一味强求要拿出一个长期的硬性解决方案来。
他表示,10年前,欧洲决策者们决定不引入退出欧元区的机制,目的是让欧元区解体成为不可能,但现在人们发现,这一决定实际上令欧元区变得更加脆弱。
Krastev的结论是,苏联解体带给人们的教训是:当重大危机发生时,解决“别无选择”困局的更好办法就是做选择。他说,这听起来像是悖论,但随机应变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Martin Essex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