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想过得快乐。”我无法想出有其他语言能比这句话更让人陷入痛苦而永久的哀伤。可能有一个例外:“亲爱的,我爱上你的小妹妹了。”
F. Martin Rami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在我们这个超积极的社会中,有一项不成文的负面情绪零容忍政策。但说真的,我们中谁每天都过得“很棒!”呢?
但“我只想过得快乐”这句话其实是在地上挖出来又用地毯盖上了的一个洞。因为一旦你说了这句话,其实就意味着你不快乐。“我只想过得快乐”隐含的意思是,在你准确定义“快乐”是什么之前,你永远不会感到快乐。不管快乐对你意味着什么,都需要是具体且可能实现的。当你心中对快乐有一幅蓝图时,请将它铺展在生活中,了解你需要做出何种变化,才能让这幅图画更符合你的期望。
但是,这份定义快乐、掌控生活以获得快乐的处方对某些人管用──却对另一些人不管用。我就是另一些人中的一员。我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有些事确实让我感到快乐。但快乐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情绪,就像一个长长的喷嚏。许多时候我感到的是,有趣。或者,我也会感到忧郁。我还经常感到亲切、烦恼、混乱、恐惧和绝望。它们加起来并不能叫做快乐。但我所想的是,这就那么可怕吗?
我认识一位热爱工作的物理学家。人们误认为他持之以恒的专注和思考是不快乐。但他并非不快乐。他很忙碌。我猜当他去世时,胸口上会摆着一本书。对于本性不快乐的人来说,快乐是单调乏味的目标,身为不快乐的人,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悲伤或阴郁。你可以兴致盎然但不快乐。你也可以情醉神迷但不快乐。
当然,这样做的障碍是,在我们这个超积极的社会中,有一项不成文的负面情绪零容忍政策。在无所不包的负面情绪之伞下,基本囊括了所有并非超积极的情绪。但说真的,我们中谁每天都过得“很棒!”呢?谁会每时每刻都感觉“太好了,谢谢!”呢?
愤怒和负面情绪也自有它们的作用。与其“努力变得积极”来减轻某些不舒服和不快的情绪,不如试着变得消极。说真的,偶尔尝试一下。这将帮你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感到自己很绝望、很胖、很蠢。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很失败。努力变得积极乐观让我生气,而生气让我感到伤心。”
如果这是你的感觉──不管感觉如何──那么你已经有了一个底线,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真实坚固的参考底线。有时让自己不加判断或审视地感受任何情绪,可以减轻这些负面情绪的强度。就好像你把它们放到后院奔跑,去除了其中的某些能量一样。
那种我们必须每时每刻都快乐积极的观点的一个推论是,我们都必须被“治疗”。当我32岁时,我爱的某个人在曼哈顿(Manhattan)一家医院的单人病床上离开了人世。他的去世并不是意外,我几年前就开始做心理准备,就像去攻读一个学位一样。但当他离去的时候,我还是很震惊,感觉他彷佛是被楼顶掉下的三角钢琴砸死的。我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
我不知道如何应对现实。我花了大约一年时间才停止疯狂的思念。我总是会梦见他。当我最终相信他走了之后,我开始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等待。等待治愈。这一阶段持续了数年之久。
关于治愈的真相是,治愈只是一个在电视中说说的词汇而已。你亲近的某个人去世了?那你永远不会痊愈。起初几天发生的事情是,周围的人拍拍你的肩膀,让你从中惊醒,记起还要呼吸。你会感觉自己就像快要自然死亡一样,悲伤的重量是实实在在的,几乎无法承受。
最后,你会冲个澡,走出屋子。可能一年之后,你会去看场电影。然后某一天,某人说了句什么,引起你发笑了。你会用手捂住嘴,因为你笑了,但这个笑让你伤心,它感觉就像背叛。你怎么能笑呢?
总有那么一天,在朋友们看来,你已经从失去亲友的痛苦中恢复过来了。那时你会想,实际上发生的是,你生活中心的那个洞缩小了,小到足以被一个笑容掩盖。但或许你仍然会感觉到这个洞真实存在的压力,又或许,你会认为现在已度过了“足够长的”时间,你生活中心的那个洞应该完全消失了。
但这种洞是很有意思的东西。事实证明,我们人类能带着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这样的洞,生活得很好。快乐、爱、同情、满足,这些情绪从任何大小的洞中都不会流失。因此我们可以填补空洞和损失,以及未治愈的广袤心域──同时我们也能为生活感到兴奋,感受到爱与满足。
这是最古老、深层和原始的事实:生活的真相有时可能就是无法承受的痛苦。但生活的核心和支柱比任何理由或信念都要宽广。那些本应置我们于死地的东西事实上并未得逞。这应该被看作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关于治疗的真相是,你不需要治疗就能恢复完整。所谓的完整,是指你感觉曾经的自己、你的心因为受到伤害而成为失落的碎片,你感觉彷佛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部分,但事实上你并未丢失你的任何一个部分。实际上,你比之前更加强大了。
人类的心灵体验比人体的组织更为重要。
(──选自《老少皆宜的心灵妙药》(This Is How: Proven Aid in Overcoming Shyness, Molestation, Fatness, Spinsterhood, Grief, Disease, Lushery, Decrepitude & More. For Young and Old Alike),奥古斯滕•伯勒斯(Augusten Burroughs)着。近日由St. Martin's出版。)
AUGUSTEN BURROUGHS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