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李淼
李淼老师居住的莱维顿小镇一角。
选战,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聊到他儿时心中的“美国梦”: Growing up, the American Dream meant a house in the suburbs。拥有一座地处郊区带有白色栅栏的独立房屋,一条狗,两辆汽车,两个半孩子(怀孕的算半个),这就是近代很多美国民众一笔一划为自己描绘的梦想蓝图。

李老师此刻就正坐在这张“美国梦”明信片的核心位置──纽约长岛郊区小镇莱维顿(Levittown)。每当国内的家人朋友们问起“你家住纽约什么地方”,我都会特惭愧的告诉大家“我住在世界上第一个经济适用镇”。这个被写入美国中学历史课本且被称作Birthplace of the American dream的地方改写了美国近代建筑史和文化史,也顺便改变了全世界无数开发商和房屋拥有者的命运。

Bettmann/CORBIS
1954年的纽约州郊区小镇莱维顿。
话说当年二战结束,众多年轻力壮的美国大兵纷纷返乡,迫不及待地想要过一把和平年代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城市里女青年多得是,孩子一没留神就生下一帮,热炕头可就成了稀缺资源,特别是在纽约这样人口拥挤的大都市。退伍兵们住哪儿?啃老吧太挤,租房又太贵,内心还无比奢望独门独户前庭后院种树遛狗的田园生活──只可惜这样的土地资源早在100年前就被纽约市民霸占光了。退伍军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居住的地方来抚慰他们被战争蹂躏的灵魂。工作是在纽约市内,但能负担得起的房子都在市区的“六环”开外了。

Associated Press
从空中看莱维顿小镇。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一位犹太商人William Levitt挺身而出,他和几个儿子组建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在离纽约市半小时路程的长岛中部买下了一大片土豆田开始盖房。什么地下室啊、车库啊这些费时费工的都不要;什么户型设计啊、个性化装修啊都省了;按照Henry Ford造汽车那路子,统一图纸,统一规划,工人流水作业,集体采购家电家具,拎包即可入住。Levitt的房子价格低廉──押金十块,入住再交九十,总共一百块首付您就可以过上有钱人的郊区生活了!这个贴上了“梦想成真”标签的商品一经推出自然是挤破门,于是Levitt边盖边卖,用了五年时间,在这块贫瘠的农田上建造出了一个拥有近两万幢独立住宅的王国。

Getty Images
在这张老照片中,一对夫妇站在他们位于莱维顿小镇的房子外。
Levittown的房子起先并不好看,因为整齐的像是用饼干模子切出来的一样。但是这种居住模式的主要吸引力来自于精心规划的社区配套设施:镇上每户人家周围都有步行可至的学校、绿地和购物中心;社区的各种运动场地和设施孕育了其后出现的多名文体明星;住户门前的马路多是带有弧度的设计,以防路过的汽车不经意中超速……正是这些令居住者感受到舒适方便的规划设计带给了莱维顿The Most Perfectly Planned Community的美誉。

莱维顿的成功带给了这个世界新的启示,原来在城市工作和郊区生活是可以结合的如此经济且高效。于是这之后的几十年,这一模式纷纷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亚洲被复制和推广。而Levittown对于美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使得那个有白色栅栏、一条狗、两个半孩子的美国梦变得触手可及。

李淼
如今的莱维顿小镇住宅。
最初Levitt盖房用统一图纸的思路是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这也成为了Levittown被高端人士鄙视的最重大缺陷──没有个性。天呀,作为一个美国人没有个性可怎么活呢?好吧,我们自己创造个性。经过过去几十年来家家坚持不懈的加盖改建装修,原来的饼干模子已经彻底变成远近高低各不同了。今日若Levitt能穿越回到他的发家之地,一定会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我最喜欢带着国内来玩的亲戚开车在家周围绕一圈,然后告诉他们“你们刚刚看见的所有房子在六十年前都是一模一样的”。

从小含金钥匙长大的罗姆尼自然在长大后意识到住上个均价三十五万的Levitt house不能满足其雄心,所以在采访的后半段,他说到Freedom is at the heart of the American Dream。房子,可以经济可以适用;而自由,却恰恰相反。 嘿,罗姆尼,你又flip flop了……

(本文作者李淼曾任纽约市调查局调查员,美国期货行业协会审计调查员和CCTV9套节目播音等职,现任新东方商务英语教师。本栏目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