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hua/Zuma Press
运城一位农民在收小麦。
中
国的粮仓正在满溢。随着下个月收获季临近,中国有望连续11年实现粮食丰收。但是在粮仓满溢之际,即便是对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国而言,粮食产量也太多,令决策者陷入两难境地。
官方媒体的估计称,中国粮食储备量将达1.5亿吨,包括中国三大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一水平是去年7,500万吨的两倍,将加重这类农业大宗商品供应过剩的局面,而供应过剩正在令价格承压。
美国农业部经济学家盖尔(Fred Gale)表示,中国官员总在谈获得大丰收。他说,这听起来像是好事,因为他们一直担心粮食供不应求,然而中国如今似乎面临大部分大宗商品供应过剩的问题。
在一个几十年前仍存在粮食严重不足和 荒的国家,粮食过剩受到了赞扬。但中国粮食供过于求,将不得不在业已供应过剩的全球市场销售多余的粮食,这可能会进一步压低粮价。
这一情况暴露出中国低效而昂贵的政府补贴计划存在的问题,该计划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政府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需要保护农民,另一方面需要减少这类易腐大宗商品的生产,以节约资金及缓解供应过剩问题。
政府补贴项目的具体规模和成本难以知晓。官方数据显示,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一被政府收购,另据官方媒体估算,过去两年市场价跌破最低限价时,政府为收购玉米花费了360亿美元。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驻伦敦经济学家皮尤(Thomas Pugh)说,中国的粮食库存确实庞大,远远超过了任何商业合理水平。他说,这些都是不经放的商品,以后会发生腐烂。
他预计,中国的玉米库存约占全世界的40%。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计划在2015年修建能贮存5,000万吨粮食的储藏设施。
中国的玉米消费中,有大概70%被用于牲畜饲养,因该国肉制品需求量大幅增长;其余部分则被用来加工成糖浆或淀粉。
粮食过剩问题今年尤其令中国头疼,因为美国农作物产量也在快速增长使得当地价格下跌至近四年低点,而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在政府补贴的支撑下维持高位。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称,这一价差激励促使中国贸易商从海外进口玉米,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业已高企的粮食储备。
美国农业部预测,本月美国玉米产量将超过140亿蒲式耳,远高于去年创下的产量记录。
周一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为每吨人民币2,390元(合388美元)左右,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为每蒲式耳约3.67美元,相当于每吨人民币890元。
中国今年试图控制美国玉米进口,理由是美国玉米有转基因品种。但黄季焜说,贸易商们通过进口大麦和高粱等替代饲料克服了这一点。
同时中国要处理这些庞大的库存并非易事。
美国农业部的盖尔说,中国政府最近举行的黑龙江省玉米拍卖情况不佳,仅有五分之一的玉米以每吨人民币2,200元的价格售出,是美国饲料加工厂目前支付的玉米价格的两倍以上。
政府表示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国有媒体称,仓储不足是个问题,中国总理李克强最近视察粮库的照片也见诸媒体。
国家粮食局网站上的一则消息援引李克强的话说,我们过去要求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现在还要改革机制,做到买得进、存得好、卖得出,为国家安全做贡献。
对于美国农民来说,中国的粮食供应过剩时机实在是太糟糕了,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今年的玉米收成将达到创纪录的140亿蒲式耳。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经纪机构Central States Commodities Inc.的主席布里特(Jason Britt)说,玉米期货今年已经下跌了15%,去年下跌了40%,中国不愿购买美国玉米将令玉米价格进一步承压。
布里特称,缺少来自中国的采购是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现在市场要做的就是跌到一个能够引来需求的价格水平。
他表示,当库存紧张的时候中国可以忽略转基因问题,而当他们需要保护国内农民或者粮食供过于求时,他们就会提出这些对美国不利理由来,而这些理由实际上就是贸易壁垒。
1今年月份,中国政府表示将针对棉花和大豆启动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结束收储政策,试点将首先从新疆的棉花以及东北的大豆开始,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从战略上来说棉花和大豆的重要性稍低。
根据试点办法,政府将不再为把价格维持在特定水平而从市场上购买农产品,而是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时补贴差价。设立农产品目标价的目的是更好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这应该会反过来影响到农民的种粮计划。
此外,去年年底以来,中国也在投放1,000万吨储备棉,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对棉花的进口需求可能会下降。这给棉花价格带来沉重打击。今年美国的棉花期货已经累计下跌超过20%。
上海汇易咨询有限公司(Shanghai JC Intelligence Co.)的玉米分析师Cherry Zhang称,政府正在正确的方向上一步步前进,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对棉花和大豆的上述调整的实际进展情况。
Isabella Steger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