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有
海外学者认为,“李克强经济学”中的不刺激经济和去杠杆化这两大支柱,前者没必要,因刺激不是改革的反义词,后者没选准着力点,不应笼统地限制所有贷款的增长。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7月1日刊登的一篇观点文章说,巴克莱的经济学家将“李克强经济学”概括为不刺激经济、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三大要点,但作者认为不刺激经济给中国造成的损害会大于带来的好处。文章说,中国现在有太多经济学家认为刺激经济是改革的反义词,而改革就要有痛苦,但中国前些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它能够在改革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文章说,中国的批评者曾痛批中国经济太过依赖出口,但在过去五年里,中国成功地将出口占GDP的比重由38%降低至不足26%,而中国经济也同时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率。
文章说,李克强经济学的支持者称中国的信贷与GDP之比增长过快,因此要抑制信贷增长,即去杠杆化,但英国学者Richard Werner已经指出,用于消费和资本支出的贷款都会增加名义GDP,最差也会通过推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增加;但用于购买土地和房地产等已有资产的贷款不会直接导致GDP增长,因为GDP衡量的只是新增加的资产,文章作者因此认为,李克强的明智做法应是遏制这一类贷款的增长,而不是笼统地限制所有贷款的增长。
美国《纽约时报》7月10日的报道说,支持李克强经济学的人士认为,北京正在有意让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6月份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大幅上涨就是政府有意造成的,这是中国实施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步骤。但对李克强经济学持怀疑态度的人则声称,中国并没有什么严肃的结构性改革计划,6月份银行流动性的吃紧是政府始料未及的,中国信贷增长的失控程度是如此严重,以至于一场信贷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报道说,中国经济的阵痛现在已经扩展到该国经济的大部分领域,而且看来这种痛苦还会大幅加剧,6月份银行流动性吃紧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出来,接受彭博新闻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此次流动性吃紧预计会使中国今年的信贷增量减少人民币7,500亿元。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