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Merriman

(披露:作者本人持有文中所提Dimensional公司的五只基金。)

尊重且欣赏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但我不会请他来替我管钱,而且我觉得你们也不应该请他。

巴菲特被普遍视为20世纪最成功的投资者,进入21世纪依旧势头不减。他是成功的商人、著作家、慈善家、很多人的力量源泉,也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Getty Images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写的书、有关巴菲特的书已经有50多种,他的长期投资业绩也相当不错。1965年,他控股了奥马哈(Omaha)的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现在是它的大股东、董事长和首席执行长。

1965年投一万美元购入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40年过后的2005年将升值到接近3,000万美元的水平。这大约相当于标准普尔500指数(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同期40年涨幅的60倍。巴菲特让这事儿听起来感觉很容易一样。

那么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不值得欣赏的地方在哪里呢?首先吧,他的方法不一定有效。

巴菲特的专长是价值投资,即买入长期前景不错、价值投资者觉得被低估了的股票。比如曾被华尔街不公平地抛弃、将来会被重新发掘的暂时不受待见的股票。

他在2008年致股东信里面简洁地阐述了这条方法:

“很久以前,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教导我说:‘价格是你付出的东西,价值是你得到的东西。’不管是袜子还是股票,我都喜欢在价格便宜的时候买进优质商品。”

当这条方法见效(它经常是见效的)的时候,价值投资者就像是天才。巴菲特在这方面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案例。

你可以通过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来追随他。但你是否应该这样做?

15年前的时候,投资者发现,1978年以来这只股票的复合年回报率超过34%。也就是说,100美元的投资变成了36,200美元。肯定有很多投资者心想:“要是能挣到这个数的一半,那我也满意了。”

而此后15年这只股票的复合年回报率只有5.3%(据晨星(Morningstar)数据),那些信心满满地买进这只股票的人如果因为这一点而感到懊恼,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些投资者或许会希望当初是听从了他的教导而不是直接买了他公司的股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巴菲特反复说过,投资者应当投资指数型基金而不是购买个股。

回顾先锋集团(Vanguard)及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简称DFA)在15年前就已经有的美国和国际价值型基金时,我发现买进DFA公司的五只价值型基金会获得平均9.3%的回报。同一时期先锋的三只价值型基金实现了6.1%的复合回报。(和投资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相比,这相当于回报增加了12%,同时风险大大减少。)

在这15年里,往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投入一万美元将升值至21,698美元。将同一笔钱投进先锋的三只价值型基金将升至24,307美元,投进DFA的五只价值型基金将升值至37,958美元。

沃伦•巴菲特确实是推荐指数型基金,但在具体推荐的时候,他往往只推荐标准普尔500指数。该指数过去15年的复合回报率只有4.2%。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推荐价值型指数基金。

财经媒体一股脑地尊崇巴菲特,好像他是神一样。下面是我找到的几条典型标题:

“史上最牛投资者妙语18条”

“沃伦•巴菲特正在买啥?”

“为什么说绝不会有第二个沃伦•巴菲特”

《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将巴菲特的成功归因于这一点:“他玩的是一种有别于我们其他人的游戏。他做交易会第一个接到电话,他做投资会获得优厚的条款。我们无法复制这些优势。”

实际上我不同意这些话。从前面引用的数字就可以看到,如果是分出一部分资金投入低成本的价值型指数和消极管理基金,我们可能会有更好的成绩。

沃伦•巴菲特所获成功的真正果实流向了他的超长期股东,也就是在巴菲特及伯克希尔哈撒韦相对不知名时买入的那些人。也流向了在他出席电视节目时打广告的厂商,以及那些想到办法告诉其他人如何复制其成功的作者和出版商。

事实上,一个教投资者怎样模仿巴菲特的小产业已经兴起。

对于我的资金,我必须考虑沃伦•巴菲特有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厉害。如果他的管理真的能给价值投资“增添价值”,那么为什么他的业绩还比不上消极管理的价值型指数基金?

如果他都赶不上这些基金的表现,那么时间和资源都远少于他的个人投资者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可以呢?

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你不需要成为火箭科学家。投资并不是那种智商160的人打败智商130的人的游戏。”

我觉得你“连”130的智商都不需要就能胜过巴菲特。至少在过去15年,你只需要投资价值型指数基金就能胜过他。这有什么难的呢?

投资要聪明,这点我完全赞成。但从长远来看,克制更加宝贵。而指数基金在很大程度上能让人克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选择归根结底是相信谁的问题。你可以相信华尔街,他们讲述着怎样努力跑赢大市的动人故事。你也可以相信学术圈(我喜欢把它看做“大学街”(University Street)),他们通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发现,最后胜出的几乎总是争取市场回报率的办法。

沃伦•巴菲特沿着华尔街走。我将沿着大学街走。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