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锋 / 刘瑞
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宝”相当于“支付宝+货币基金”。它并不高深复杂,其本质是不过是让支付宝用户购买了一款货币基金,使其不但能获得货币基金投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
但就是这样一款并不复杂的产品,自6月中旬推出以来,如何能如此迅速的发展,它的成功基因是什么?潜在的规模会有多大?大规模发展后的瓶颈又来自哪里?会对银行存款造成多大的冲击?
“余额宝”的成功基因
“支付宝”强大的平台资源。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复制成本低,因此平台和渠道就成了影响一个产品规模的重要因素。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假设每笔交易的周转时间为5天,则平均沉淀在支付宝内的资金规模就超过200亿。支付宝庞大的客户资源和资金沉淀给了“余额宝”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支付宝的优势还在于提供其他平台无法给予的便捷性:虽然一般货币基金也可以做到T+0赎回,但必须等到当天收市清算后资金才能到账。但支付宝利用自身信用中介的职能,可以让客户做到余额宝账户实时消费和向支付宝账户转账,这是一般货币基金无法提供的服务。
快速归集短期、小额的支付类资金。截至6月底,“余额宝”规模大约66亿,客户规模250万,户均余额2600元(编者注:据7月15日《中国证券报》报道,目前“余额宝”规模或已超过100亿,客户规模或超过400万)。支付宝可以让客户做到余额宝账户实时消费和向支付宝账户转账,相对一般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流动性具有优势。同时,互联网的便捷性、批量性和延展性使得该类资金能够快速归集,快速上规模。“余额宝”的资金属性主要是:短期(3个月以内),金额较小(万元以内)资金,目前主要是用于支付的结算资金。
产品定位差异化:高流动性+较高收益。“余额宝”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与活期存款相比,“余额宝”收益水平优势明显,但在支付结算和取现等方面有所不足;与定期存款相比,“余额宝”的收益水平相似(一年期),但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强;“活期宝”是光大银行的一种具备较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以5万元为起点,用户可以随时进行支取、转账和消费,收益率水平约为2.5%,招行的“日日金”、兴业的“现金宝”均为此类产品。与“余额宝”相比,“活期宝”具备更便利的应用,但起点较高;常规理财产品适用于比较注重收益水平,但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客户。“余额宝”与银行各类产品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却有差异化的产品特征,这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余额宝”的发展空间测算
“余额宝”的潜在空间超千亿。我们预测未来“余额宝”的潜在规模达到2000-3000亿,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
维度一:替代性产品规模
(1)、由于余额宝本质是一种货币基金,但便捷性要优于一般货币基金,因此既有支付宝使用习惯,又进行货币基金投资的客户将成为余额宝的潜在客户。中国目前货币基金的总规模大约3600亿,假设其中有支付宝使用习惯的客户占20%,则有720亿货币基金存在转为“余额宝”的可能。
(2)、中国居民活期存款余额约16万亿,其中有部分对收益较敏感,且流动性需求稍弱的客户有可能成为“余额宝”的潜在客户。而且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全年交易额达到1.6万亿,占到中国2012年居民消费额的8.6%。随着支付宝应用进一步普及,“余额宝”的流动性水平会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余额宝”对活期存款的替代规模在千亿以上。
维度二:“余额宝”在支付宝平台的渗透深度
目前支付宝的注册用户达到8亿,假设其中10%为活跃客户,则“余额宝”的潜在客户可以达到8000万,单户余额与目前水平一致(户均余额2600元),则“余额宝”的潜在规模约为2100亿。
综合这两个维度,我们认为“余额宝”中短期的增长空间大约在2000-3000亿。
“余额宝”大规模发展后的瓶颈
缺乏信用优势,难吸引大额资金。目前余额宝户均余额2600元,更多客户会是处于尝试的角度。大额资金存放更多会考虑“安全”,银行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多年经营的信用积累,这是支付宝无法比拟的。“余额宝”未来大规模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如何吸引较大额资金、较高端资金。
从本质上,“余额宝”与银行负债业务相比,在产品(银行具有牌照和产品设计优势,而“余额宝”来自第三方产品嫁接)、风控(银行自身就具有多样化的资产业务,风险识别能力强,且有资本和拨备优势)和信用上都没有显著的优势,而更多依靠平台优势提升传统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因此,我们认为“余额宝”对银行负债业务不会有质的冲击。
上规模后,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明显上升。“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首先受制于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状况,短期大额赎回和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余额宝”出现流动性风险,如去年天猫“双十一”活动单日交易额就超过200亿,大额被动赎回势必给流动性带来一定冲击。
一旦“余额宝”发展到一定的体量,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明显加剧。“余额宝”内资金可随时在天猫和淘宝上进行消费,但货币基金每日收盘后才能给与“余额宝”结算,这期间实际是支付宝为货币基金进行了信用垫付,如果货币基金无法按时与支付宝进行交割,支付宝则面临头寸风险。目前支付宝的日均交易额大约为45亿,假设每笔交易平均周转时间为5-7天,则支付宝的沉淀资金也仅有200-300亿,一旦“余额宝”发展到一定的体量,支付宝自身就很难应付流动性危机的冲击。上规模后,“余额宝”必须保留较大规模的备付资金,但这就会对“余额宝”的收益和流动性产生影响。
相比之下,银行的资金体量要远高于支付宝,并且有着完善金融体系相互支持的流动性保障 (央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抗冲击的能力也远高于前者。
收益的波动性。“余额宝”收益挂钩货币基金收益,而货币基金收益会随着市场情况波动,甚至有出现亏损的可能。相比银行存款收益的确定性偏弱,这对于要求极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客户显然不具吸引力。
银行的竞争和反制。银行“活期宝”类产品在风险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优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只是由于有起始金额(一般为5万元)较高,使得一些小额资金无法购买。如果“余额宝”的发展冲击到银行存款,银行可以通过放松起始金额限制降低余额宝对客户的吸引力。
结论:对银行存款冲击有限
通过对“余额宝”商业模式和产品优势和劣势的判断,预计“余额宝”近期会迅猛增长,从零增长至百亿、乃至千亿元;但在千亿级别后会面临瓶颈,增速放缓,对银行存款的冲击会十分有限。未来对银行冲击最大的会是“阿里金融”和“腾讯金融”这类互联网的平台公司。
(本文作者戴志锋是海通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瑞是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们的个人观点。)
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宝”相当于“支付宝+货币基金”。它并不高深复杂,其本质是不过是让支付宝用户购买了一款货币基金,使其不但能获得货币基金投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
但就是这样一款并不复杂的产品,自6月中旬推出以来,如何能如此迅速的发展,它的成功基因是什么?潜在的规模会有多大?大规模发展后的瓶颈又来自哪里?会对银行存款造成多大的冲击?
“余额宝”的成功基因
“支付宝”强大的平台资源。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复制成本低,因此平台和渠道就成了影响一个产品规模的重要因素。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假设每笔交易的周转时间为5天,则平均沉淀在支付宝内的资金规模就超过200亿。支付宝庞大的客户资源和资金沉淀给了“余额宝”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支付宝的优势还在于提供其他平台无法给予的便捷性:虽然一般货币基金也可以做到T+0赎回,但必须等到当天收市清算后资金才能到账。但支付宝利用自身信用中介的职能,可以让客户做到余额宝账户实时消费和向支付宝账户转账,这是一般货币基金无法提供的服务。
快速归集短期、小额的支付类资金。截至6月底,“余额宝”规模大约66亿,客户规模250万,户均余额2600元(编者注:据7月15日《中国证券报》报道,目前“余额宝”规模或已超过100亿,客户规模或超过400万)。支付宝可以让客户做到余额宝账户实时消费和向支付宝账户转账,相对一般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流动性具有优势。同时,互联网的便捷性、批量性和延展性使得该类资金能够快速归集,快速上规模。“余额宝”的资金属性主要是:短期(3个月以内),金额较小(万元以内)资金,目前主要是用于支付的结算资金。
产品定位差异化:高流动性+较高收益。“余额宝”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与活期存款相比,“余额宝”收益水平优势明显,但在支付结算和取现等方面有所不足;与定期存款相比,“余额宝”的收益水平相似(一年期),但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强;“活期宝”是光大银行的一种具备较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以5万元为起点,用户可以随时进行支取、转账和消费,收益率水平约为2.5%,招行的“日日金”、兴业的“现金宝”均为此类产品。与“余额宝”相比,“活期宝”具备更便利的应用,但起点较高;常规理财产品适用于比较注重收益水平,但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客户。“余额宝”与银行各类产品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却有差异化的产品特征,这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余额宝”的发展空间测算
“余额宝”的潜在空间超千亿。我们预测未来“余额宝”的潜在规模达到2000-3000亿,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
维度一:替代性产品规模
(1)、由于余额宝本质是一种货币基金,但便捷性要优于一般货币基金,因此既有支付宝使用习惯,又进行货币基金投资的客户将成为余额宝的潜在客户。中国目前货币基金的总规模大约3600亿,假设其中有支付宝使用习惯的客户占20%,则有720亿货币基金存在转为“余额宝”的可能。
(2)、中国居民活期存款余额约16万亿,其中有部分对收益较敏感,且流动性需求稍弱的客户有可能成为“余额宝”的潜在客户。而且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全年交易额达到1.6万亿,占到中国2012年居民消费额的8.6%。随着支付宝应用进一步普及,“余额宝”的流动性水平会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余额宝”对活期存款的替代规模在千亿以上。
维度二:“余额宝”在支付宝平台的渗透深度
目前支付宝的注册用户达到8亿,假设其中10%为活跃客户,则“余额宝”的潜在客户可以达到8000万,单户余额与目前水平一致(户均余额2600元),则“余额宝”的潜在规模约为2100亿。
综合这两个维度,我们认为“余额宝”中短期的增长空间大约在2000-3000亿。
“余额宝”大规模发展后的瓶颈
缺乏信用优势,难吸引大额资金。目前余额宝户均余额2600元,更多客户会是处于尝试的角度。大额资金存放更多会考虑“安全”,银行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多年经营的信用积累,这是支付宝无法比拟的。“余额宝”未来大规模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如何吸引较大额资金、较高端资金。
从本质上,“余额宝”与银行负债业务相比,在产品(银行具有牌照和产品设计优势,而“余额宝”来自第三方产品嫁接)、风控(银行自身就具有多样化的资产业务,风险识别能力强,且有资本和拨备优势)和信用上都没有显著的优势,而更多依靠平台优势提升传统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因此,我们认为“余额宝”对银行负债业务不会有质的冲击。
上规模后,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明显上升。“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首先受制于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状况,短期大额赎回和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余额宝”出现流动性风险,如去年天猫“双十一”活动单日交易额就超过200亿,大额被动赎回势必给流动性带来一定冲击。
一旦“余额宝”发展到一定的体量,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明显加剧。“余额宝”内资金可随时在天猫和淘宝上进行消费,但货币基金每日收盘后才能给与“余额宝”结算,这期间实际是支付宝为货币基金进行了信用垫付,如果货币基金无法按时与支付宝进行交割,支付宝则面临头寸风险。目前支付宝的日均交易额大约为45亿,假设每笔交易平均周转时间为5-7天,则支付宝的沉淀资金也仅有200-300亿,一旦“余额宝”发展到一定的体量,支付宝自身就很难应付流动性危机的冲击。上规模后,“余额宝”必须保留较大规模的备付资金,但这就会对“余额宝”的收益和流动性产生影响。
相比之下,银行的资金体量要远高于支付宝,并且有着完善金融体系相互支持的流动性保障 (央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抗冲击的能力也远高于前者。
收益的波动性。“余额宝”收益挂钩货币基金收益,而货币基金收益会随着市场情况波动,甚至有出现亏损的可能。相比银行存款收益的确定性偏弱,这对于要求极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客户显然不具吸引力。
银行的竞争和反制。银行“活期宝”类产品在风险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优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只是由于有起始金额(一般为5万元)较高,使得一些小额资金无法购买。如果“余额宝”的发展冲击到银行存款,银行可以通过放松起始金额限制降低余额宝对客户的吸引力。
结论:对银行存款冲击有限
通过对“余额宝”商业模式和产品优势和劣势的判断,预计“余额宝”近期会迅猛增长,从零增长至百亿、乃至千亿元;但在千亿级别后会面临瓶颈,增速放缓,对银行存款的冲击会十分有限。未来对银行冲击最大的会是“阿里金融”和“腾讯金融”这类互联网的平台公司。
(本文作者戴志锋是海通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瑞是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们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