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国1月份通胀率降至新低,当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较上年同期上升0.8%,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当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去年同期下降4.3%,同样触及五年低位。中国是否即将陷入通货紧缩境地?海外媒体对此纷纷发表了看法。

《华尔街日报》2月10日刊登的一篇专栏文章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征兆应只是暂时现象。该文说,中国1月份CPI之所以异常低,或许与中国的春节因素有关;而随着原油价格最近反弹,中国的PPI最快在未来几个月应当也会止跌;薪资稳定增长则意味着经济不会陷入通缩困境。文章因此认为,中国并没有陷入了通货紧缩的漩涡。

英国《卫报》2月9日的报道说,中国1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跌至0.8%,这使人们更加担心中国会落入通货紧缩境地,分析人士已经对中国通缩前景发出警告,他们呼吁政府出台更多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报道援引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刘利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的话说,疲弱的通胀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切实面临通货紧缩风险。而招商银行经济学家刘栋梁则认为,中国1月份的服务和消费者价格显著下跌,这可能显示消费已开始感受到了经济增长放缓之痛,应该对这一迹象保持警觉,并高度关注就业市场出现的变化。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0日刊登的一篇博文说,在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滑向通货紧缩境地,这些因素不是彼此孤立和暂时性的,而是相互影响并彼此强化的,如果中国想避免跌落通货紧缩悬崖,就需要多管齐下加速放松货币政策。

巴基斯坦网站 Business Recorder 2月10日的报道说,虽然中国的物价形势令人担忧,但农历新年因素导致的数据失真可能夸大了1月份通货膨胀率所预示的通货紧缩风险,因为去年的春节前消费高潮出现在1月份,这给今年1月份的物价确立了一个较高的比较基数。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还显示,今年1月份的食品价格涨幅从去年12月份的的2.9%下降至1.1%,而1月份CPI涨幅较前月出现下降有80%应归咎于此。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