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全球顶尖的基金经理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些人对于硬着陆一旦发生其影响会有多大存在分歧。图为一名男子在一间办公室的窗前俯瞰上海的一处集装箱码头。
接
受MarketWatch调查的基金经理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未来三年中国经济陷入崩溃的可能性不大,不过风险确实存在。为了消除这一风险,中国经济可能需要经受住一些重大考验。
在19名参与调查的全球知名的投资经理和经纪商中,有九人表示,未来三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有八人说,发生经济灾难的风险确实存在。
不过,有14名中国市场专家(约占被调查者总数的四分之三)说,现在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是杞人忧天。相比之下,仅有三人认为上述担忧合情合理。
尽管调查结果发现,人们对中国怎样才能度过这一难关存在分歧,许多人表达了对中国政府采取适当行动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信心,尽管即将到来的领导层换届很可能会分散政府的注意力。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的执行董事马瑟(Scott Mather)说,该公司计算得出的中国经济硬着陆概率低于20%,但是他补充说,考虑到中国目前在全球所处的地位,即使是这样的概率也太高了,让人难以心安。
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4万亿(合6,3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并授权国有银行自由放贷三年多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增长动力。
尽管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前的几十年里,受出口和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产能方面进行的数千亿美元投资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
为了保持这样一个大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正试图实现速度放缓但更具可持续性、质量更高的增长,同时试图改善国内消费,以抵消海外对国内制造的商品需求下降的状况。
但是实现规模如此之大的经济体的平稳过渡并非易事。
马瑟说,实现中国经济向更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事,更均衡发展方式指的是更少地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更多地专注于提高国内需求和消费。但是中国在未来几年的转型期间经济增长很可能较为缓慢地萎缩,但不会是灾难性的。
什么是硬着陆?市场上关于所谓的硬着陆风险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几个季度,但是本月中国总理温家宝正式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调低到7.5%之后,人们的担忧开始加剧。之前几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一直是8%。
此后不久,为中国提供大量铁矿石和其他矿产的矿产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 BHP)表示,出于对中国需求降低的担忧,该公司将重新评估资本开支计划。
更加疲弱的经济数据以及不断回落的通货膨胀,加上人们越来越感觉北京并不急于放松货币政策和各种市场限制,特别是楼市调控措施,这一切都令不安加剧。
在截至2011年的五年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速在9.2%至14.2%之间,大大高于8%的平均增长目标。于是很多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经济增速至少为8%,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温家宝提出的7.5%的增长目标感到有些失望。
不过,尽管人们在广泛地谈论硬着陆的问题,对于到底什么算是硬着陆却仍存在不同看法。
在19位受访的专家中,有五人将硬着陆界定为GDP增速降至7%以下,有一位认为是GDP增速降至6%以下,另有五人认为是GDP增速在5%以下。
其他受访者则说,硬着陆不是用实际增速来界定的,而是一年内经济增速放缓的速度。
大和证券(Daiwa Securities)中国研究业务主管、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说,在某一年中,GDP增速下降两个百分点将构成硬着陆。
未来资产证券(Mirae Asset Securities)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Joy Yang则认为在一年内GDP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构成硬着陆。
一些人还说,定性指标将在判断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上发挥重要作用。
花旗集团(Citigroup)高级中国经济学家丁爽说,尽管他将硬着陆界定为连续两个季度GDP增速低于7%,但如果是因为政府有意放缓经济增速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则不应该算作硬着陆。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马瑟说,增速低于5%再加上金融市场严重紧张,才能算是真正的硬着陆。
此外,一些中国观察人士说,无论经济放缓的幅度有多大,中国长期前景令人放心。宏利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说,以约7万亿美元的GDP总额,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有望与美国比肩。美国GDP总额约为15万亿美元。
该投资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门在电子邮件中回复道,这样的增长潜力将继续支撑中国的经济度过全球不确定性。
信心背后受温家宝宣布下调2012年GDP增长目标的影响,全球股市纷纷下挫,这显示出市场如今对中国的看法悲观多于乐观。
不过,实际上,中国去年公布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的具体内容时,就已经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十二五规划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平均7%,较十一五规划设定的8%的目标有所下降。
但一些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在去年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以抗击不断上涨的物价之后,北京现在有足够的空间来放松政策,尤其是在通胀率已经下降的背景下。
工银国际(ICBC International)高级研究分析师Angus To说,中国政府有较高的政策灵活性,可以避免经济硬着陆;有关部门及时采取行动,比如像我们在过去几个月内所见到的一样进行政策微调,可以避免这样的风险。工银国际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投行部门。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中国和香港市场研究主管尚夫特(Erwin Sanft)说,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以及央行货币供应量增速等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硬着陆迹象。
尚夫特说,并非巧合的是,中国股市的表现不敌全球市场已有两年半的时间。
尚夫特说,去年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今年政府的工作重心将是提振经济增长。
法国巴黎银行预计,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11年降至6.8%之后将于今年反弹至20%。尚夫特说,这是因为获批项目所需资金已经发放。
截至周四午盘,上证综指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3%,涨幅低于很多地区和全球主要股指。上证综指在2010和2011两年连续下跌。
中国经济从以出口为重点向以消费为主导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济出现最坏的情况,虽然这一转型还远远没有完成。
宏利资产管理公司表示,其内部研究表明,即使中国今年的出口增幅为零,中国的GDP增速也只会受到大约一个百分点的影响。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也是第二大商品进口国。
中国在2010年的出口额接近1.58万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如果外部需求下降,中国会受到很大影响。
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亚太区高级投资经理Oscar Leung说,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的主要风险来自世界其它国家。这是因为负债较高的一些国家可能发生信贷危机。
同样道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可能严重伤害中国的贸易伙伴。
2010年,中国进口商品总值接近1.4万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也在继续增长。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很多亚洲经济体现在严重依赖中国需求推动其出口增长。
亚洲之外,中国的进口规模对美国、德国和巴西也有很大影响。
引发硬着陆的因素但许多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国对国外发生什么状况几乎无能为力,但对于国内正在酝酿的种种问题,北京则有比较好的控制。
在中国启动领导人换届(中国共产党高层在今年、政府层面在明年)之际,市场正在密切关注政坛动向,希望从中窥见新一届领导人的构成及其政策重心。
基金公司Oppenheimer Funds首席经济学家韦伯曼(Jerry Webman)说,如果发生硬着陆,则有可能是因为政治混乱使中央政府无法引导经济增长向内需转变而造成的;考虑到领导人的变更和社会越来越复杂,这种风险需要记在心里。
另外一些人则指向中国经济结构本身。
经济研究公司Asianomics创始人、董事总经理沃尔克(Jim Walker)说,他认为中国所面临的可能是一种导致经济收缩、而不是扩张的硬着陆。
沃尔克说,由于资本定价错位,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已经不可避免”。受调查专家很少持这种观点。
经济学界常常批评中国让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能够轻松获得廉价资金,他们认为,这往往会从一个方面导致资本流向效率更低的工程和项目。
安本资产管理公司(Aberdeen International Fund Managers)中国/香港股票投资主管姚鸿耀(Nicholas Yeo)的理由,是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后中资银行“过度放贷”留下的坏账可能增加而形成的风险。
一个相关的担忧在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政策制定者已表达了他们遏制房价上涨、以防止出现泡沫并让群众住得起房的决心。
东方汇理银行(Credit Agricole CIB)亚洲区(除日本外)高级经济学家科瓦尔奇克(Dariusz Kowalczyk)说,价格的下降已经引起房地产行业活动的严重衰落,而住房建筑在GDP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所以房地产行业的大幅调整将对经济增长造成很大影响。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丁爽认可房地产行业构成的威胁,但他表示房地产部门风险可控。
他说,如果投资开始崩溃而政府仍然坚持不放松政策,那么这就会是一种真实的风险,可能导致硬着陆;但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低;政府不乏扭转政策、支持投资水平的手段。
参加调查的有:
Capital Economics
Action Economics
汇丰环球投资管理(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Skandia Investment Corp.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安本资产管理( Aberdeen International Fund Managers)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花旗集团(Citigroup)
大和证券(Daiwa Securities)
未来资产金融集团(Mirae Asset Securities)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
Asianomics
Oppenheimer Funds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工银国际(ICBC International)
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ia-Pacific
宏利资产管理(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V. Phani Kumar本文译自MarketWatch(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