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蔚
在
中国,买张盗版光碟用不了1美元,可人们现在开始愿意去电影院消费了。中国人更舍得在娱乐上花钱了,给电影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复兴的大好机会。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好莱坞大片要想成功,能否在中国卖座已至关重要。拿本周登陆中国院线的《环太平洋》来说,这部讲述机器人大战巨型怪兽的电影在美国票房不佳,只能指望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收回成本。它的卖点是特技效果,也许更适合在中国音效一流的影院里欣赏。
Associated Press/ 20th Century Fox
《阿凡达》依然保持着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纪录。
巨大的供应压低了票价。中国影院的票价过去十年保持平稳,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近两倍。团购网站大量提供打折票,这也拉动了观影需求。
从事中美娱乐项目管理服务的Starlive Inc.公司总裁陆雨表示,去影院看电影在中国曾经是一件奢侈的事,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去看电影成为老少咸宜的消遣方式,而且在中国拥挤的公共空间里,影院也是一个难得的清静所在。
好莱坞是中国电影复兴的一大受益者,但本土电影公司受益更多。过去一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增加一倍,今年上半年达到10亿美元,首次超过进口大片,过去至少五年没看到过这种情形。
与好莱坞大片依靠大投入和特技噱头不同,新晋国产电影导演主要拍摄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低成本影片。这么做相当讨巧,因为这些接地气的影片能够引发更多共鸣。2012年的喜剧电影《泰囧》的制作成本只有500万美元,票房收入却几乎与创出票房纪录的《阿凡达》不相上下,后者仅在中国票房收入就达2亿美元。
炙手可热的中国电影市场在电影公司、私募股权投资者和银行界掀起一场淘金热。商界名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投资人之一,这笔投资获益良好。他近日表示,看好电影业,将更多地参与。
对于想从中国新消费趋势中分一杯羹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有两个机会可以选择。一是关注投资包括影院在内的购物广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它们会从影院带来的高流量中受益。未来几年,中国料将每年增加5,000块电影屏幕,到2015年将增至30,000块。虽然增长很快,但仍比美国少10,000块,人均比例就更低了。
不过房地产开发成本升高,和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影院建设成本回收拉长。一线城市影院饱和度已经比较高了,所以发展商现在纷纷进军次发达城市。但在那里投资,必须有足够耐心,等待消费水平逐渐起来。
二是直接投资国产电影。深圳上市的华谊兄弟是投资界宠儿,今年股价上涨180%,受益于上半年高达三倍的强劲增长,该公司制作的魔幻大片《西游-降魔篇》是中国有史以来票房第三高的电影。北京光线传媒股价过去52周上涨了74%,其制作的《泰囧》创下中国影史第二高票房的佳绩。电影淘金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艺恩咨询分析师杨舒婷说,资金开始从房地产和煤炭转战电影。
不过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拍电影在中国也是失败多于成功的。2012年,中国共生产电影745部,最终登陆院线的只有231部。那些没有上映的影片很难收回成本,因为在中国,除了票房之外,电影没有太多创收途径,国产电影在海外收入更是少得可怜。
美国梦工厂的中国合作伙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徐志豪表示,这个市场里有很多人,很多钱,虚火上升。电影公司靠卖座片收回成本,所以必须要有足够大的投资组合,只投一部电影肯定不行,一定会亏得很厉害。拥有大量影院只是第一步。“以前只是以导演为中心,现在2亿的投资盘子怎么弄?需要形成以制片人为中心的模式,这个行业的人才库也远远不够,”他说。中国电影院已经现代化了,但电影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需要在项目开发、风险管理和产品多元化方面更多专业化的努力。
(本文作者顾蔚是《华尔街日报》中国财富和奢侈品编辑。她针对中国高净值人士写的投资和消费专栏,于每周五在报纸及网络版以中英文双语同步发表。 2013年加入《华尔街日报》之前,顾蔚在路透工作十年,包括在香港用中英文写有关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专栏,和在纽约从事美国高科技公司和中国有关报道。顾蔚1998年在《第一财经》电视开始记者和编辑生涯。她是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拥有纽约大学经济新闻硕士学位。欢迎读者发送邮件至wei.gu@wsj.com或在评论栏中发表评论和建议,也可以在新浪微博上(顾蔚WeiGu)追踪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